台灣省城隍廟!

台灣省城隍廟位於台北市市中心的武昌街,是一間主祀城隍的廟宇,現址興建於 1947 年 11 月。
原先,在台北漢口街一帶有廟,奉祀台北府城隍,稱「台北府城隍廟」。

台灣日治時期,城隍廟因故被拆。信眾遂將「台北府城隍」神像,移到松山供奉,建立了松山昭明廟。

但後因台北府編製取消,於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善信在武昌街新建廟宇後,升格改稱「台灣省城隍廟」,除了主祀「省城隍威靈公」,另外也奉祀觀音、濟公等神祇。

台灣現有的城隍信仰是道教結合佛教與儒教的民間信仰。城隍是唯一有階級之分的台灣主要神祇,一開始,階級封號皆沿習明太祖洪武二年所敕封頒定。洪武二年( 1369 年),封京都金陵城隍為「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等朱元璋「龍興之地」城隍亦封為正一品王爵。其餘城隍各賜爵位:府城隍為二品威靈公、州城隍為三品靈祐侯;縣城隍為四品顯祐伯。
不過,洪武三年( 1369 年),朱元璋即取消城隍爺之爵位,僅稱為某府、州、縣、城隍之神。
明朝以後,民眾一般把城隍歸為下列幾類:都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綏靖侯):掌管府 。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

 

以上內容摘自網路上~

台灣省城隍廟!

你也來了~匾(正廳上方)

台灣省城隍廟!

旁邊的香爐!

台灣省城隍廟!

進門口左邊的清淡水縣署舊址!

 



清淡水縣署舊址(碑文立於台北市武昌街1段14號,台灣省城隍廟正門旁左邊觀音菩薩聖像前。)

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總理船政大臣督辦台灣軍務沈葆楨鑑於北抬新闢,墾務日興,奏請添設台北府、縣,以資治理,廷議從之,乃置台北府,廢淡水廳為淡水、新竹二縣,撤噶瑪蘭廳稱宜蘭縣,另設基隆廳。五年(公元1880年)建淡水縣署於府治府後街。十九年(公元1893年),新築縣署於北門街放生池前,遷徙即畢,改原址為明道書院,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日人侵臺,距為憲兵宿舍,民國四年,與台北府署同遭拆除。

 

台灣省城隍廟!
正對面著名的明星咖啡館
二樓的餐廳的下午茶及俄斯羅料理非常有名!
一樓的小甜點也不錯吃ㄡ!
有機會大家可以來這邊吃看看!
而且這邊的舊市區很有中國年節味道!

 

arrow
arrow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