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_091424.jpg

中高海拔的迷霧森林一向是吸引人們的美景

也是臺灣的霧林帶重要植物們的生存區塊

現在只見後人種的源自日本的柳杉純林~砍伐後。

人們已經漸漸遺忘這裡本土的紅檜及扁柏多樣森林了~砍伐前。

徒留一些地面上殘存些的樹頭而已了

而且還繼續遭受著人們的破壞及盜取

中海拔地區森林反而是讓人傷心的地帶啊!

 

Screenshot_20220402-020229_Green Tracks.jpg

Screenshot_20220402-004749_Green Tracks.jpg

 

參考八年前自己和一群朋友們去過的行程紀錄:(不過天氣型態完全不一樣的)

1031004新竹尖石高台島田三山連走

 

行車路線:

永和-二高中和交流道-高原交流道(台三線)-內灣(竹120縣道)-尖石-左轉過錦屏大橋(竹60)-青蛙石天空步道(錦屏道路)-左轉過柿山大橋-高台山第一登山口(順著高台山露營區指標往上行)(行車時間約1個半小時)

可用利用Google導航至高台山露營區

 

登山路線:

高台山第一登山口-高台山-高台山上露營區-景觀台(午餐)-小島田山-中島田山-大島田山-高島景觀台-高台山-高台山第一登山口(約7~8小時)

 

前言:

高島縱走是近日來很熱門的登山路線之一

好像跟迷霧森林有關的都很熱門

不過個人認為此路線並不適合初級沒有經驗的登山者們

在選擇路線上還是要自行判斷自身的體力及能力後再行動(來回需要七~八小時)

不要一昧地追尋網美路線才是!

而且出門前一定要告知家人或是留守人登山路線及計畫

減少搜救資源及人命的損失。

 

0720 到達高台山第一登山口停車場,已經有許多車輛到達,還有包車上來的。

前面有迴轉空地請勿在此停車

如果此地停滿車可以再前往第二登山口附近停車(第二、三登山口再往上高台山露營區方向)

假日人數登山眾多,請大家一定要早點出發才比較有停車的位置。

20220319_145925.jpg

20220319_150006.jpg

20220319_150014.jpg

0730 第一登山口出發

20220319_072829.jpg

進入正常山徑境內,登山口一路陡上,沒多久會與來自第二、三登山口岔路(右來)取左,所以停在第二登山口可以稍微省去一段上坡路

20220319_082323.jpg

20220319_082327.jpg

20220319_082340.jpg

0823 上稜線後,大倒木休息一下喝水,稜線上走起來就輕鬆多了!

 

20220319_084819.jpg

 

20220319_090027.jpg

20220319_090028.jpg

20220319_090034.jpg

進入迷霧森林內,今日天氣稍涼,行走柳杉森林內有些冷意啊!

是近日內比較涼的天氣不然山下真得是很熱啊!

20220319_135153.jpg

20220319_135226.jpg

20220319_135741.jpg

20220319_135843.jpg

0855 到達高台山,三等三角點及森林三角點各一顆,H1510公尺 編號6285號,無展望符合森林三角點要件。

由於人多暫時不要停留太久繼續往露營區前行

20220319_090459.jpg

20220319_090507.jpg

20220319_090645.jpg

0905 高台山上露營區,柳杉林裡的平坦地小確幸,吸引許多登山人來此露營,不過一定要小心火燭,不然此地森林大火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林務局新竹區林管處也有設立提醒標示,此地無水源,可能需要從登山口背上來。

目前還早沒有帳篷,回程時這裡已經搭滿各種各類帳篷了。

續往高島景觀台

20220319_090655.jpg

20220319_091003.jpg

20220319_091014.jpg

 

 

 

20220319_091419.jpg

20220319_091424.jpg

稜線上一路算好走,上上下下算是坡度不算太大。

20220319_094708.jpg

20220319_094711.jpg

20220319_095700.jpg

20220319_095709.jpg

0947 到達高島景觀台,大休息,已經有其他隊伍在此地休息了!

煮水吃泡麵了! 肚子真得好餓的,個人認為景觀台的腹地比較大,比較適合大隊伍大休息,休息期間陸續有隊伍到達。

今天上高島的山友應該超過兩百人以上吧! 回程時還有多隊伍陸續上山的。

吃飽後繼續往小島田山方向,會先到達P型(O型)縱走的交會點。

20220319_125611.jpg

20220319_125612.jpg

P型交會點,取左往小島田山方向,有指標牌往小中大島田山方向約120~150分鐘。

20220319_105627.jpg

20220319_105634.jpg

20220319_105654.jpg

1056 到達小島田山,吃飽後一路小上坡 H1670公尺無基點。

看起來根本不像是山頭啊!這三座島田山都是如此,只看得到一顆顆奇樹吧!

20220319_113851.jpg

 

20220319_113859.jpg

11380 到達中島田山,H1800公尺,無基點。

往中島田山方向一路上坡,而且有拉繩的路段有小心而上,等前方隊伍通過後在上去,保持適當距離以策安全。

20220319_120825.jpg

20220319_120842.jpg

20220319_120844.jpg

20220319_121109.jpg

20220319_121114.jpg

1211 到達大島田山,一顆長相特別的樹,H1824公尺無基點。

中島田到大田島山間一路上上下下的,在杜鵑林裡面鑽行,不是太好走也有許多拉繩路段,注意安全。

大島田山腹地附近有多隊伍在此地休息午餐,不過個人覺得在這裡吃午餐好像有點晚了!

而且天氣稍涼有點冷,如果能夠早點煮熱水吃泡麵午餐補充體力會更好些,因為後面的路下坡比較多體力消耗會較少些。

 

20220319_123534.jpg

20220319_123536.jpg

休息夠了,繼續一路陡下坡到岔路口(腰繞路起點),取右往高台山方向,左是往東穗山方向。

20220319_123742.jpg

20220319_123747.jpg

是伐木時期遺留下來的工具嗎?還是山老鼠的呢?

20220319_123831.jpg

20220319_123833.jpg

1238 倒坍的工寮遺址。

20220319_125439.jpg

電話線的礙子

20220319_125611.jpg

20220319_125612.jpg

1256 回到P型(O型)岔路口,腰繞路快要結束了! 續往景觀台方向。

20220319_095709.jpg

1310 回到高島景觀台,看到MIT臺灣誌的其中一位嚮導阿光,帶著一大隊人馬上來。

這時候還是有許多隊伍從高台山方向過來。

20220319_133407.jpg

20220319_133447.jpg

20220319_133452.jpg

20220319_133501.jpg

20220319_133507.jpg

20220319_133607.jpg

20220319_133619.jpg

20220319_133621.jpg

20220319_133636.jpg

20220319_134027.jpg

下山了,終於可以好好欣賞一下這個迷霧森林了! 

不知道大家是為了網美而來還是為了美景而來呢?

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久)呢?

20220319_134431.jpg

20220319_134436.jpg

20220319_134440.jpg

20220319_134508.jpg

1345 到達高台山上露營區,這時候天氣慢慢轉好,只見露營區內搭滿了各式的帳篷還有客廳帳等等,大家的揹負能力實在太強大了!

還看到有人帶著快速爐上山,只是晚上會不會太熱鬧了呢?

20220319_135153.jpg

20220319_135226.jpg

20220319_135747.jpg

20220319_135843.jpg

1400 回到高台山,這時候已經沒有什麼人了! 休息一下好好拍照,但是小蚊子不讓我們這麼好過的。(拜託一下我也是文子啊!算是同類吧!)

20220319_141406.jpg

20220319_141410.jpg

可以像大樹一樣高嗎?

下坡路上遇到許多隊伍,還遇到一大隊的年輕人,是要去縱走前的行前訓練嗎? 被包實在真是大啊!

 

20220319_142134.jpg

20220319_142140.jpg

20220319_142142.jpg

 

 

回到這顆倒木

20220319_145215.jpg

在森林裡下坡要特別注意樹根免得容易滑到

20220319_145222.jpg

20220319_145228.jpg

1452 到達第一與第二登山口岔路口,取右下往第一登山口

20220319_145924.jpg

20220319_145940.jpg

20220319_150006.jpg

1500 回到登山口了! 一路下坡還是很累的,膝蓋、小腿及大腿祢們都辛苦了!

從早上七點半到現在回到登山口大約花了七點半小時。還算是在預算時間之內的。

如果假日要登山還是要早點到達登山口會比較好一點的。

arrow
arrow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