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晴懷古步道~ 見晴,景如其名。
久雨初晴之際可遠眺奇峰崢嶸的聖稜線;午後常有瑰麗如詩的雲海,有時久陷白茫茫的霧中,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此乃「見晴」地名之由來。
見晴懷古步道係由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入口處位於太平山宜專一線23公里處,步道長0.9公里。
行走於步道上有寬廣的視野、平緩的路徑、蒼翠的地貌、筆直的林相,以及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自然與人文資產皆豐。因此步道整建之時,保留山地運材鐵道特色,傍著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沿途保有鐵道、木馬、台車輪軸等歷史痕跡,成就一條可觀山觀雲、探索自然、緬懷往昔的懷古步道。
見晴懷古步道於2014年被國外的媒體CNN入選的是「世界最美28條小徑」,讓這一條步道更有人氣,只是停車的地方要走遠一點而已!
不過最近已修建好觀雲棧道,位於見晴懷古步道與見晴停車之間的道路側邊,為新闢的人車分道,長約1.3公里,步行時間約20-25分鐘。

臺灣有許多地名及駐在所叫做見晴的,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當地雲霧嬝繞希望能看到陽光出現,所以叫做見晴。另外一說法是只有當地看得到陽光而已,附近其他地方都看不到故曰見晴,不管哪一種說法,都充滿了一點點的期待及希望吧!畢竟人類還是需要陽光的,如果當地每天都是雲霧環繞的天氣應該也是讓人受不了得吧!
一進步道裡就可以看到前運材鐵路的鐵軌遺跡~
映入眼簾的還是讓人傷心的砍伐過後樹頭遺跡~
謝謝這一對同行恩愛夫妻,一直免費當我的前景,謝謝你們了!
一展望點,見晴了嗎?好像也沒能見到聖稜線。
鐵路的分岔線
戲水區~
就這個彎了!
第一座吊橋可以從旁邊繞過去
第二座吊橋,不過過吊橋後就要回頭,因為目前步道只有開放到900公尺而已的!
所以領隊不建議再走過去,因為沒有替代道路,而且容易塞車。
臺灣野山羊(或長鬃山羊)的排遺
回到步道口等待遊覽車來接,來回時間大約一個多小時。
觀雲步道~見晴停車場到見晴懷舊步道口的人車分道。
暫時臨停載送遊客的停車區域
國光客運見晴步道口站牌。
待續~0519日再次去雲霧中見晴步道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