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中原大學登山社資料 山下作業
一、隨身攜帶筆記本 因為領隊作業是繁瑣的,人腦不是電腦,可以輸入、輸出,要將自己腦中所想到的、要做的,逐一記載,隨時備忘,以免有所疏忽,上山以後,才發現缺這缺那,或抵達登山口,卻忘了辦入山證或帶身分證‥‥‥等事情發生。 二、資料與地圖的查閱與蒐集 了解整個山區的概況、及稜脈的走向,然後區分是大眾路線或艱鉅路線?是短程或長程縱走?並分析隊伍的性質(也就是這趟山旅的目標為何?)是屬於訓練或娛樂性質?進而編排行程、貼活動表招兵買馬。
三、行程、人員與經費 天數以一天來回、三、五天短程及七天、十天以上等長程為一進階方式,也就是有過七天行程的帶隊經驗,始能帶十天行程的隊伍。
前幾天的行程宜放緩,因為剛從平地進入山區,高度及環境上尚未能適應,且糧食均未消耗,每人背負均甚重,若行程排太緊,很有可能一下子即拖垮隊伍;致使隊伍士氣低落,進而影響往後的行程。紮營地點,須考慮的因素有水源、避風、平坦等,若有避難小屋,則應善加利用。
短程及老少咸宜的有大眾化路線,若人數過多,應採分層負責,也就是將其編成數小組,立一組長去作業。艱鉅及長程路線以十人(八男二女或七男三女)十二人(八男四女或九男三女)為原則。若人數過多,則會有拖隊之虞,太少則無法收相互照顧之便。而訓練隊伍則不在此限,但要以兩個資深老幹部配三個新進小山胞為原則,即有兩個老幹部參加,相對地就可收三個小山胞。若隊伍中有女山胞參加,宜要有一資深的女幹部(除非領隊是女的)以協助解決女性在山中,生理上的問題。 至於經費核算採個人算法,也就是一個人一天的伙食多少錢乘以天數、加上山難、器材基金、辦入山證的手續費、車費(查資料時即要斷定是否需雇材車,並要即早聯絡,以及火車或公路局之行車時刻表、也須事前查明)及雜費(如影印資料、地圖、底片‥‥‥)等相加即得。並於行前會議中言明多退少補。 四、召開行前會議 行前會議主要即是將整個活動概況、職務分配及規定事項,讓每個隊伍成員知悉,並解決成員當中對準備工作所遭遇的困難,這對往後入山,能否盡興或意外事件的消弭,具有決定性的關鍵,故領隊應嚴格要求成員務必出席。在行前會議中,領隊須詢問每個成員的生理狀況或有無特殊疾病,以決定是否讓其參加。且要求隊員查資料。並對新進小山胞排定幻燈片欣賞,爐子操作裝備使用及保養,背包打包等課程。
登山講究的即是團隊精神,每個人應扮好他所演的角色,而工作的分配即是避免領隊唱獨腳戲,減輕領隊的負擔,發揮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大抵上可分如下幾個職司:
領隊: 整個活動的策劃、推展、召開行前會議、及活動中人員的掌握、控 制、特殊狀況的處理與決定等事宜。並於隊伍行進中擔任押隊工作。
行程記錄、撰寫。
嚮導: 負責活動進行時障礙的排除、方向的判定及路徑的尋找、開闢與帶領。行程記錄、撰寫。 護隊: 維護隊伍安全。
總務: 負責活動中財務之管理事宜 公關:預訂柴車、查明行車時刻表,辦理入山證,及發送開會通知等聯絡事宜。
器材:負責活動器材的申請、檢查、分配背負、及保管維護等事宜。
糧食:負責菜單的設計、採買、分配背負、控制及活動中開伙時的協調。
攝影:負責攝取整個活動照片或幻燈片。 < 請參見工作分配表>
五、實施體能訓練
登山不僅須體力,且是耐力、毅力的考驗,平常即要加以訓練,於隊伍出發前,更要多加訓練,有了好的體能,才不會拖垮隊伍,自己也可盡興山旅、練跑、交互蹲跳、跑樓梯均不失為好方法,若是長程縱走宜找一地形特殊的郊山,實施負重訓練。若途中要經斷崖 對架設固定點,繩結也能有個概念。
六、裝備 除了必要物品,宜攜帶多用途的物品,以免增加背負量。裝備又可分個人裝備及團體裝備。個人裝備:< 請參見個人裝備表> 羽毛衣、睡袋、睡墊、大(中)背包、攻頂小背包、登山鞋、毛襪、綁腿、雨衣、雨褲、風衣、傘、拖鞋、記事本(記錄、備忘用)筆、針線包、吃飯傢伙、盥洗用具(可用口香糖)、遮陽帽、哨子、指北針、換洗衣物、襯衫褲子(忌帶牛仔褲因牛仔褲淋濕不易乾、很易散熱,且繃緊的褲子易抽筋,而以攜帶兩套為原則;以減輕了背負,穿一套、帶一套,帶的這套於紮營停行進時,始得換穿,但行進時得換下來, 以保持始終有一套乾衣服)、手電筒及備用電池等,除了不怕淋濕的裝備,否則應以塑膠袋分別裝起來。 團體裝備:< 請參見團體裝備表> 帳篷、MSR爐頭、燃料(若是須在雪地溶雪則要多帶)、套鍋、柴刀(視隊伍而定)、路標、洗不掉簽宇筆(於路標上載明何時抵達,往何處去)、保溫瓶(在行進中,熱飲常能提振精神土氣)、細線(長程縱走中,鞋子有時變成開口笑,在架帳篷、背包等方面有時也可應急)、小收音機(收聽氣象)、無線電、公水、水果刀、傘帶等。 雪地應加帶:登山繩、冰斧、冰爪,頭盔,‥,等,缺水地區,可帶水袋。
七、糧食 宜以重量輕、不易腐爛、營養佳為原則。開菜單要以行程為前提,且要合於時宜及富變化。大部份長程縱走。第一天往往會搭柴車,這時當天的早餐宜在搭柴車地點解決,午餐可採便當,以減輕背負。記得筆者在帶玉山西南稜時,第一天即採如此作法,晚餐有紅燒豆瓣魚、糖醋排骨,且那次山旅亦有果凍及壽司等口味,這方面可參考野聲第九期。不過有幾點須注意的,即缺水地區不可忘帶水糧(如小黃瓜、葡萄柚等)還有薑(淋雨時喝可驅寒)、巧克力、牛奶糖等易吸收補充熱量的食品、大蒜(可殺菌)、預備糧(以泡麵、口糧為主)、蔬菜外頭須包以報紙,再裹以塑膠袋,以防腐爛。 八、醫療 一些平常的用藥須攜帶,如暈車藥、面速力達母、OK繃、感冒藥、膠布、刀片、紗布、碘酒、紅藥水、消炎粉、毒蛇急救器、征露丸、雲南白藥﹒﹒﹒等。 九、山難作業 於隊伍整裝待發前,應繳交山區資料、行程計畫、撤退路線、器材與糧食清單、參加人員名冊及家長姓名、住址、電話、管制時間於山難留守人員。並打電話向氣象服務台,詢問活動那幾天的氣候狀況,心裡早有個底。在隊伍尚未進入山區,領隊須與安全中心(留守),隨時保持聯繫,尤其當隊伍變更行程時,應立即打電話立即告知,使安全中心能掌握隊伍的去向及最新、最可靠的線索、與消息,以裨山難搶救時的奏效。
以上即是領隊山下作業所需知悉的幾個觀念。 山上的應變措施與處置 當隊伍踏上征程,緊跟著即是山上的應變措施與處置:
1﹒火是希望、光明的象徵,也是提振士氣的最佳利器。特別是在達當日的紮營地點,分配搭帳、煮食、取水等工作的同時,也需派人撿搭柴火,於當晚起個營火唱山歌,並煮些宵夜或熱飲(尤以茶葉為佳,乃因茶葉能提神也可解渴)將一天的疲憊,隨著火焰與歌聲拋到九霄雲外,若有打濕的裝備或在燃料不足時,也可藉此烤乾及節省燃料,但必須注意的,那是不可為了取拾柴火,而恣意砍伐、破壞了林相及大自然的景觀,更需小心火燭,以免釀成森林火災。 < 註:目前高山隊伍多不升火,僅有中級山或緊急狀況才升火。> 而對於火種的攜帶,需注意防潮措施。市面上有防潮火種的售賣。也可自行製作。作法如下:將一根蠟燭,切成數小塊置一容器,用火燒使其熔解,然後將火柴棒及擦紙,抹上這熔解的蠟(用時去除表面上的蠟即可)等其乾後,放在裝底片的塑膠盒(此盒子頗具防潮效果),再用塑膠袋包起來,亦可將這熔解的蠟,注入酒瓶之類蓋子或一些小容器,做成燭台。以裨山上使用,不像蠟燭難以找到穩固場所,以至常東倒西歪。
至於雨中取火,須將撿來的柴火,削去樹皮,因樹皮會吸水,所以雖以點著,再將裡頭部分切成薄片,以利點火,但在這之前,須注意削去樹皮的柴火,要避免再淋濕,故要先搭一避雨篷,或用傘遮。說到傘,在產業路或寬闊的平坦路,不僅可遮陽亦可遮雨,雙重功效,比雨衣好用多了,且較通風,不像雨衣那樣悶,外頭下雨,裡頭也下雨。 2﹒在通過易起霧的草原地形或芒草林、箭竹林等密集地形,宜採緊接行進方式。也就是要能時時相互聯絡與照顧,因這些地的路徑較凌亂,很易造成迷途。
3﹒在所編排的行程計畫表,隔天需經過斷崖危險地形,則於前日需即早休息,以蓄精力。在經斷崖的當天一大早,即得起程,因山上在下午一、二時左右,即會起霧或下雨,很容易造成不幸事件,若一大早起來,即雨落紛紛,宜視行程、路況、人員狀況做決定,看是停止前進或繼續。
4﹒在可能的情況下,僅儘量避免在溪底紮營,首要觀察天色,看是否有星星、月亮?若有,即天氣好的兆頭,再來即需在附近找一條往上爬升的路徑(除了下游有三角洲或沖積扇等寬闊地外,不然溪流兩旁皆有山脈或尾稜可利用)以作溪水暴漲時逃生之路,因溪水亦如海水,也有潮汐漲退。而紮營地點,宜在地勢高、靠近山坡之處。並需防夜間野獸下溪飲水遭受侵擾之措施。 若過溪時,宜採手牽手,或圍成一個圓圈方式渡過,以免被溪水各個擊破而沖走。
5﹒在海拔一、二千公尺或中級山,很易碰到如下之動物──蛇、蜂、蟻、螞煌及熊等其它動物,因應及預防措施如下:
(1)蛇:最好的方法即是打草驚蛇,若不慎被蛇咬,處置方法即拿手帕或三角巾紮於近心端,使血液流動緩慢,再拿消毒過的刀片將傷口劃一十字,吸壓出毒液(注意口中需無破洞)想辦法儘速下山求醫。但可別忘了辨別是被何種蛇所咬,以利治療。大抵上,毒蛇可分神經性與出血性毒蛇,亦有此二者混合之毒蛇,但為數較少,而毒蛇因有兩顆長而利的毒牙,故被咬,會有兩道長的傷痕,這是辨別有無毒方法之一。
(2)蜂蟻:遇到蜂窩、蟻窩,宜採迂迴、繞過,千萬不可去驚擾牠。
(3)螞蝗:若沾上螞蝗,千萬不可用手去拔,以免牠的吸盤斷了,經由毛細孔進入人體,可拿鹽巴或香煙頭去觸燙,使其自行脫落,再在傷口抹上藥膏。 (4)至於熊等其它動物,大抵上你不招惹牠,牠亦會有所迴避,況台灣目前這些動物已少之又少了。 6﹒在隊伍行進,要安排嚮導領導帶路及領隊押隊,而一資深體力佳的老山胞(護隊)則需走在隊伍中間去注意觀察隊友的狀況,以便採取必要措施。而在登山旅途剛展開時,或當天剛起程時,可在半個鐘頭左右,即休息片刻,俟進入狀況,始一、二小時作一大休息,這只是個原則,須視隊伍狀況,作彈性的變化。
7﹒領隊是全隊的代表人物,你所說的話,即代表全隊,所以對體力不佳或身體不適之隊友,要不時地去關懷、安慰他,讓他有種被重視的感覺,使他因生理上的不適所造成的士氣低落,而有所提振。 8﹒在整個登山過程中,並非事事如人意,每日的行程皆能走到預定目標,往往會因人為或自然因素,以致要有所變更行程,故領隊須有行程上的時間觀念。並且要有與整個隊伍同進退的團隊觀念,有時為了行程關係,必須放棄幾個山頭,不可為了個人的英雄主義作祟,強攻山頭,以致拖垮整個隊伍。 9﹒在長程縱走時,由於每個人的背負量很重,而每天所吃的糧食,雖從不同的背包取出,但輕重差別甚大,所以每隔三、兩天,即應重新分配每個人所攜帶的糧食,以調整背負量。
10﹒領隊是全隊的核心,也是整個登山活動的舵手,若因體力消耗過多,以致倒下去,那群龍無首,會使全隊意見紛雜,進而影響全隊士氣,故領隊應自行適時的調節自己的體力。
11﹒領隊不可與隊員有口角、拌嘴、意見爭吵的事情發生,這會造成其他隊友的反感,若有與隊員意見不合時,應先加以衡量狀況,當眾宣布自己的決定,再私底下找意見不合者,耐心地開導,以確立領隊威信。 有時在山上,往往會因情緒關係,以致有些隊員有踰越自己規定事項之行為,影響到隊伍之掌握、安全及紀律,這時領隊應集合全隊重新宣佈不要再有那種事情發生,但不可針對當事的個人,要全隊去指責,私底下再找當事人加以糾正,這樣才不會使當事人難堪,也可收全隊遵行之效。 對一些自命不凡者,其所自負者,即是他的弱點,應針對他所自負的地方,交付他事情去做,若他真有本事,即能順利完成所交付給他的任務,若不行,也可殺殺他的銳氣。
12﹒一個好的領隊,可將山難發生的程度減至最低。但此並非意味著其所帶的隊伍,不會造成山難,大自然的環境瞬息萬變,隨時潛在著危險,也有許多因素非人力所能克服,所以一個領隊也需知曉發生特殊狀況的處置措施,以免驚徨失措,無所適從。當狀況發生時,領隊首須保持鎮定(以防士氣更低落)、冷靜(才有好的思考與判斷力)、不慌亂(做事才能有條不亂,爭取時效、以免拖延時間),並適時安撫隊友心理,然後利用地形地物找塊避雖所或成立搜救營,全隊進入緊急狀態、糧食、飲水管制,並行隊伍整編,指派一人為貼身記錄,也可稱之為秘書,隨時將何時發生何事記載下來,並隨時提醒領隊那些事待處理。(因此時領隊面臨特殊狀況時會忽略剛才自己所說要做的事情)研判出事地點,指派搜救隊伍或求救隊伍。求救隊伍須帶有一份山難報告書,上面須載明出事者姓名,其家長姓名、通訊處、聯絡電話出事時間、地點、狀況,及所謂支援器材及人員,有否需要醫生跟隨上山等事項,領隊並於報告書上簽名。而避難所的人員須利用附近地形,架設避雖營(搜救營),並收集可利用的柴火,可食用之物,且須起火,吹哨子,夜間亦可用手電筒的燈光不時地作訊號。至於避難所的架設在此不詳細說明,但有一個至為重要的原則,那就是避難所的架設必須隔絕風與雨大敵人,而架設的方式與材料儘量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為原則。當然此時我們所攜帶的外帳、斗篷式雨衣,大型塑膠袋便可發揮其功效了。另外有一點值得在山社提倡的,那就是找一個大型的厚質防水袋,其直徑和大背包主袋直徑相同,然後將防水袋端緣和主袋的端緣接縫好,這樣連接大背包長度和防水袋長度,便成了可容身一人的全身防水避雖設備。防水袋平常不用時可壓於主背包,使背包多一層防水。緊急時又可拉出來伸展成一人避雖所,將身體藏在裡面穿上所有保暖衣物,渡過雖忘的一夜,明早陽光出來,又是一條好漢。 < 簡言之,保持身體乾燥、遇事冷靜、與留守人員定時聯絡>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一個領隊須具備有優越的行政能力,豐富的野外求生及山野知識,良好的品德修養與容忍功夫,敏銳的洞察力,謹慎的判斷力﹒﹒﹒可說是八面玲瓏,包羅萬象地智囊人物,若要萬事俱精,窮一生之力,亦無法吸收殆盡。更何況學生社團,只有四年的光陰,但最起碼對這些粗淺的、基本的常識觀念,應有所了解,而於平日吸取自己所缺失的東西,多帶活動,從經驗印證所學,必能做好一個領隊。至於活動後所要做的事情,當然不外是下山立刻解除山雖管制和召開檢討會及繳交詳細的紀錄於資料組,關於這方面的情形,請參照「如何做一個登山隊員」一文,在此再贅述。
一、隨身攜帶筆記本 因為領隊作業是繁瑣的,人腦不是電腦,可以輸入、輸出,要將自己腦中所想到的、要做的,逐一記載,隨時備忘,以免有所疏忽,上山以後,才發現缺這缺那,或抵達登山口,卻忘了辦入山證或帶身分證‥‥‥等事情發生。 二、資料與地圖的查閱與蒐集 了解整個山區的概況、及稜脈的走向,然後區分是大眾路線或艱鉅路線?是短程或長程縱走?並分析隊伍的性質(也就是這趟山旅的目標為何?)是屬於訓練或娛樂性質?進而編排行程、貼活動表招兵買馬。
三、行程、人員與經費 天數以一天來回、三、五天短程及七天、十天以上等長程為一進階方式,也就是有過七天行程的帶隊經驗,始能帶十天行程的隊伍。
前幾天的行程宜放緩,因為剛從平地進入山區,高度及環境上尚未能適應,且糧食均未消耗,每人背負均甚重,若行程排太緊,很有可能一下子即拖垮隊伍;致使隊伍士氣低落,進而影響往後的行程。紮營地點,須考慮的因素有水源、避風、平坦等,若有避難小屋,則應善加利用。
短程及老少咸宜的有大眾化路線,若人數過多,應採分層負責,也就是將其編成數小組,立一組長去作業。艱鉅及長程路線以十人(八男二女或七男三女)十二人(八男四女或九男三女)為原則。若人數過多,則會有拖隊之虞,太少則無法收相互照顧之便。而訓練隊伍則不在此限,但要以兩個資深老幹部配三個新進小山胞為原則,即有兩個老幹部參加,相對地就可收三個小山胞。若隊伍中有女山胞參加,宜要有一資深的女幹部(除非領隊是女的)以協助解決女性在山中,生理上的問題。 至於經費核算採個人算法,也就是一個人一天的伙食多少錢乘以天數、加上山難、器材基金、辦入山證的手續費、車費(查資料時即要斷定是否需雇材車,並要即早聯絡,以及火車或公路局之行車時刻表、也須事前查明)及雜費(如影印資料、地圖、底片‥‥‥)等相加即得。並於行前會議中言明多退少補。 四、召開行前會議 行前會議主要即是將整個活動概況、職務分配及規定事項,讓每個隊伍成員知悉,並解決成員當中對準備工作所遭遇的困難,這對往後入山,能否盡興或意外事件的消弭,具有決定性的關鍵,故領隊應嚴格要求成員務必出席。在行前會議中,領隊須詢問每個成員的生理狀況或有無特殊疾病,以決定是否讓其參加。且要求隊員查資料。並對新進小山胞排定幻燈片欣賞,爐子操作裝備使用及保養,背包打包等課程。
登山講究的即是團隊精神,每個人應扮好他所演的角色,而工作的分配即是避免領隊唱獨腳戲,減輕領隊的負擔,發揮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大抵上可分如下幾個職司:
領隊: 整個活動的策劃、推展、召開行前會議、及活動中人員的掌握、控 制、特殊狀況的處理與決定等事宜。並於隊伍行進中擔任押隊工作。
行程記錄、撰寫。
嚮導: 負責活動進行時障礙的排除、方向的判定及路徑的尋找、開闢與帶領。行程記錄、撰寫。 護隊: 維護隊伍安全。
總務: 負責活動中財務之管理事宜 公關:預訂柴車、查明行車時刻表,辦理入山證,及發送開會通知等聯絡事宜。
器材:負責活動器材的申請、檢查、分配背負、及保管維護等事宜。
糧食:負責菜單的設計、採買、分配背負、控制及活動中開伙時的協調。
攝影:負責攝取整個活動照片或幻燈片。 < 請參見工作分配表>
五、實施體能訓練
登山不僅須體力,且是耐力、毅力的考驗,平常即要加以訓練,於隊伍出發前,更要多加訓練,有了好的體能,才不會拖垮隊伍,自己也可盡興山旅、練跑、交互蹲跳、跑樓梯均不失為好方法,若是長程縱走宜找一地形特殊的郊山,實施負重訓練。若途中要經斷崖 對架設固定點,繩結也能有個概念。
六、裝備 除了必要物品,宜攜帶多用途的物品,以免增加背負量。裝備又可分個人裝備及團體裝備。個人裝備:< 請參見個人裝備表> 羽毛衣、睡袋、睡墊、大(中)背包、攻頂小背包、登山鞋、毛襪、綁腿、雨衣、雨褲、風衣、傘、拖鞋、記事本(記錄、備忘用)筆、針線包、吃飯傢伙、盥洗用具(可用口香糖)、遮陽帽、哨子、指北針、換洗衣物、襯衫褲子(忌帶牛仔褲因牛仔褲淋濕不易乾、很易散熱,且繃緊的褲子易抽筋,而以攜帶兩套為原則;以減輕了背負,穿一套、帶一套,帶的這套於紮營停行進時,始得換穿,但行進時得換下來, 以保持始終有一套乾衣服)、手電筒及備用電池等,除了不怕淋濕的裝備,否則應以塑膠袋分別裝起來。 團體裝備:< 請參見團體裝備表> 帳篷、MSR爐頭、燃料(若是須在雪地溶雪則要多帶)、套鍋、柴刀(視隊伍而定)、路標、洗不掉簽宇筆(於路標上載明何時抵達,往何處去)、保溫瓶(在行進中,熱飲常能提振精神土氣)、細線(長程縱走中,鞋子有時變成開口笑,在架帳篷、背包等方面有時也可應急)、小收音機(收聽氣象)、無線電、公水、水果刀、傘帶等。 雪地應加帶:登山繩、冰斧、冰爪,頭盔,‥,等,缺水地區,可帶水袋。
七、糧食 宜以重量輕、不易腐爛、營養佳為原則。開菜單要以行程為前提,且要合於時宜及富變化。大部份長程縱走。第一天往往會搭柴車,這時當天的早餐宜在搭柴車地點解決,午餐可採便當,以減輕背負。記得筆者在帶玉山西南稜時,第一天即採如此作法,晚餐有紅燒豆瓣魚、糖醋排骨,且那次山旅亦有果凍及壽司等口味,這方面可參考野聲第九期。不過有幾點須注意的,即缺水地區不可忘帶水糧(如小黃瓜、葡萄柚等)還有薑(淋雨時喝可驅寒)、巧克力、牛奶糖等易吸收補充熱量的食品、大蒜(可殺菌)、預備糧(以泡麵、口糧為主)、蔬菜外頭須包以報紙,再裹以塑膠袋,以防腐爛。 八、醫療 一些平常的用藥須攜帶,如暈車藥、面速力達母、OK繃、感冒藥、膠布、刀片、紗布、碘酒、紅藥水、消炎粉、毒蛇急救器、征露丸、雲南白藥﹒﹒﹒等。 九、山難作業 於隊伍整裝待發前,應繳交山區資料、行程計畫、撤退路線、器材與糧食清單、參加人員名冊及家長姓名、住址、電話、管制時間於山難留守人員。並打電話向氣象服務台,詢問活動那幾天的氣候狀況,心裡早有個底。在隊伍尚未進入山區,領隊須與安全中心(留守),隨時保持聯繫,尤其當隊伍變更行程時,應立即打電話立即告知,使安全中心能掌握隊伍的去向及最新、最可靠的線索、與消息,以裨山難搶救時的奏效。
以上即是領隊山下作業所需知悉的幾個觀念。 山上的應變措施與處置 當隊伍踏上征程,緊跟著即是山上的應變措施與處置:
1﹒火是希望、光明的象徵,也是提振士氣的最佳利器。特別是在達當日的紮營地點,分配搭帳、煮食、取水等工作的同時,也需派人撿搭柴火,於當晚起個營火唱山歌,並煮些宵夜或熱飲(尤以茶葉為佳,乃因茶葉能提神也可解渴)將一天的疲憊,隨著火焰與歌聲拋到九霄雲外,若有打濕的裝備或在燃料不足時,也可藉此烤乾及節省燃料,但必須注意的,那是不可為了取拾柴火,而恣意砍伐、破壞了林相及大自然的景觀,更需小心火燭,以免釀成森林火災。 < 註:目前高山隊伍多不升火,僅有中級山或緊急狀況才升火。> 而對於火種的攜帶,需注意防潮措施。市面上有防潮火種的售賣。也可自行製作。作法如下:將一根蠟燭,切成數小塊置一容器,用火燒使其熔解,然後將火柴棒及擦紙,抹上這熔解的蠟(用時去除表面上的蠟即可)等其乾後,放在裝底片的塑膠盒(此盒子頗具防潮效果),再用塑膠袋包起來,亦可將這熔解的蠟,注入酒瓶之類蓋子或一些小容器,做成燭台。以裨山上使用,不像蠟燭難以找到穩固場所,以至常東倒西歪。
至於雨中取火,須將撿來的柴火,削去樹皮,因樹皮會吸水,所以雖以點著,再將裡頭部分切成薄片,以利點火,但在這之前,須注意削去樹皮的柴火,要避免再淋濕,故要先搭一避雨篷,或用傘遮。說到傘,在產業路或寬闊的平坦路,不僅可遮陽亦可遮雨,雙重功效,比雨衣好用多了,且較通風,不像雨衣那樣悶,外頭下雨,裡頭也下雨。 2﹒在通過易起霧的草原地形或芒草林、箭竹林等密集地形,宜採緊接行進方式。也就是要能時時相互聯絡與照顧,因這些地的路徑較凌亂,很易造成迷途。
3﹒在所編排的行程計畫表,隔天需經過斷崖危險地形,則於前日需即早休息,以蓄精力。在經斷崖的當天一大早,即得起程,因山上在下午一、二時左右,即會起霧或下雨,很容易造成不幸事件,若一大早起來,即雨落紛紛,宜視行程、路況、人員狀況做決定,看是停止前進或繼續。
4﹒在可能的情況下,僅儘量避免在溪底紮營,首要觀察天色,看是否有星星、月亮?若有,即天氣好的兆頭,再來即需在附近找一條往上爬升的路徑(除了下游有三角洲或沖積扇等寬闊地外,不然溪流兩旁皆有山脈或尾稜可利用)以作溪水暴漲時逃生之路,因溪水亦如海水,也有潮汐漲退。而紮營地點,宜在地勢高、靠近山坡之處。並需防夜間野獸下溪飲水遭受侵擾之措施。 若過溪時,宜採手牽手,或圍成一個圓圈方式渡過,以免被溪水各個擊破而沖走。
5﹒在海拔一、二千公尺或中級山,很易碰到如下之動物──蛇、蜂、蟻、螞煌及熊等其它動物,因應及預防措施如下:
(1)蛇:最好的方法即是打草驚蛇,若不慎被蛇咬,處置方法即拿手帕或三角巾紮於近心端,使血液流動緩慢,再拿消毒過的刀片將傷口劃一十字,吸壓出毒液(注意口中需無破洞)想辦法儘速下山求醫。但可別忘了辨別是被何種蛇所咬,以利治療。大抵上,毒蛇可分神經性與出血性毒蛇,亦有此二者混合之毒蛇,但為數較少,而毒蛇因有兩顆長而利的毒牙,故被咬,會有兩道長的傷痕,這是辨別有無毒方法之一。
(2)蜂蟻:遇到蜂窩、蟻窩,宜採迂迴、繞過,千萬不可去驚擾牠。
(3)螞蝗:若沾上螞蝗,千萬不可用手去拔,以免牠的吸盤斷了,經由毛細孔進入人體,可拿鹽巴或香煙頭去觸燙,使其自行脫落,再在傷口抹上藥膏。 (4)至於熊等其它動物,大抵上你不招惹牠,牠亦會有所迴避,況台灣目前這些動物已少之又少了。 6﹒在隊伍行進,要安排嚮導領導帶路及領隊押隊,而一資深體力佳的老山胞(護隊)則需走在隊伍中間去注意觀察隊友的狀況,以便採取必要措施。而在登山旅途剛展開時,或當天剛起程時,可在半個鐘頭左右,即休息片刻,俟進入狀況,始一、二小時作一大休息,這只是個原則,須視隊伍狀況,作彈性的變化。
7﹒領隊是全隊的代表人物,你所說的話,即代表全隊,所以對體力不佳或身體不適之隊友,要不時地去關懷、安慰他,讓他有種被重視的感覺,使他因生理上的不適所造成的士氣低落,而有所提振。 8﹒在整個登山過程中,並非事事如人意,每日的行程皆能走到預定目標,往往會因人為或自然因素,以致要有所變更行程,故領隊須有行程上的時間觀念。並且要有與整個隊伍同進退的團隊觀念,有時為了行程關係,必須放棄幾個山頭,不可為了個人的英雄主義作祟,強攻山頭,以致拖垮整個隊伍。 9﹒在長程縱走時,由於每個人的背負量很重,而每天所吃的糧食,雖從不同的背包取出,但輕重差別甚大,所以每隔三、兩天,即應重新分配每個人所攜帶的糧食,以調整背負量。
10﹒領隊是全隊的核心,也是整個登山活動的舵手,若因體力消耗過多,以致倒下去,那群龍無首,會使全隊意見紛雜,進而影響全隊士氣,故領隊應自行適時的調節自己的體力。
11﹒領隊不可與隊員有口角、拌嘴、意見爭吵的事情發生,這會造成其他隊友的反感,若有與隊員意見不合時,應先加以衡量狀況,當眾宣布自己的決定,再私底下找意見不合者,耐心地開導,以確立領隊威信。 有時在山上,往往會因情緒關係,以致有些隊員有踰越自己規定事項之行為,影響到隊伍之掌握、安全及紀律,這時領隊應集合全隊重新宣佈不要再有那種事情發生,但不可針對當事的個人,要全隊去指責,私底下再找當事人加以糾正,這樣才不會使當事人難堪,也可收全隊遵行之效。 對一些自命不凡者,其所自負者,即是他的弱點,應針對他所自負的地方,交付他事情去做,若他真有本事,即能順利完成所交付給他的任務,若不行,也可殺殺他的銳氣。
12﹒一個好的領隊,可將山難發生的程度減至最低。但此並非意味著其所帶的隊伍,不會造成山難,大自然的環境瞬息萬變,隨時潛在著危險,也有許多因素非人力所能克服,所以一個領隊也需知曉發生特殊狀況的處置措施,以免驚徨失措,無所適從。當狀況發生時,領隊首須保持鎮定(以防士氣更低落)、冷靜(才有好的思考與判斷力)、不慌亂(做事才能有條不亂,爭取時效、以免拖延時間),並適時安撫隊友心理,然後利用地形地物找塊避雖所或成立搜救營,全隊進入緊急狀態、糧食、飲水管制,並行隊伍整編,指派一人為貼身記錄,也可稱之為秘書,隨時將何時發生何事記載下來,並隨時提醒領隊那些事待處理。(因此時領隊面臨特殊狀況時會忽略剛才自己所說要做的事情)研判出事地點,指派搜救隊伍或求救隊伍。求救隊伍須帶有一份山難報告書,上面須載明出事者姓名,其家長姓名、通訊處、聯絡電話出事時間、地點、狀況,及所謂支援器材及人員,有否需要醫生跟隨上山等事項,領隊並於報告書上簽名。而避難所的人員須利用附近地形,架設避雖營(搜救營),並收集可利用的柴火,可食用之物,且須起火,吹哨子,夜間亦可用手電筒的燈光不時地作訊號。至於避難所的架設在此不詳細說明,但有一個至為重要的原則,那就是避難所的架設必須隔絕風與雨大敵人,而架設的方式與材料儘量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為原則。當然此時我們所攜帶的外帳、斗篷式雨衣,大型塑膠袋便可發揮其功效了。另外有一點值得在山社提倡的,那就是找一個大型的厚質防水袋,其直徑和大背包主袋直徑相同,然後將防水袋端緣和主袋的端緣接縫好,這樣連接大背包長度和防水袋長度,便成了可容身一人的全身防水避雖設備。防水袋平常不用時可壓於主背包,使背包多一層防水。緊急時又可拉出來伸展成一人避雖所,將身體藏在裡面穿上所有保暖衣物,渡過雖忘的一夜,明早陽光出來,又是一條好漢。 < 簡言之,保持身體乾燥、遇事冷靜、與留守人員定時聯絡>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一個領隊須具備有優越的行政能力,豐富的野外求生及山野知識,良好的品德修養與容忍功夫,敏銳的洞察力,謹慎的判斷力﹒﹒﹒可說是八面玲瓏,包羅萬象地智囊人物,若要萬事俱精,窮一生之力,亦無法吸收殆盡。更何況學生社團,只有四年的光陰,但最起碼對這些粗淺的、基本的常識觀念,應有所了解,而於平日吸取自己所缺失的東西,多帶活動,從經驗印證所學,必能做好一個領隊。至於活動後所要做的事情,當然不外是下山立刻解除山雖管制和召開檢討會及繳交詳細的紀錄於資料組,關於這方面的情形,請參照「如何做一個登山隊員」一文,在此再贅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